《怀柔人大》数字报
我与张满书记二三事
“再也见不到张满书记了……”噩耗传来,正在水库大坝遛弯的我不禁一阵头晕,连忙用手扶住大坝台阶。年寿96岁的张满书记终止了宝贵的生命,我知道,再过几天,全国“两会”就要召开,张满书记多么盼望收看“两会”盛况啊!我清楚,再过几个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张满书记又多么渴望与怀柔人民一起欢庆党的百岁生日啊!
不知因为啥,原本记性差,可想到张满书记,我曾与书记相处的几件事却如同放映电影,历历在目。
1974年4月,组织上将我从茶坞公社调入县革委会组织部。 “5·1”休假,机关大部分人都回家了,我在院内水泥池洗衣服,正洗得带劲,张满书记端着脸盆也来洗衣服。我赶忙将我的脸盆往边上挪,张满书记笑着问我: “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的?”我连忙回答: “我叫孙传武,从茶坞公社调来。”书记边与我交谈边洗衣服。我注视着书记,注视着他洗的白背心……令我肃然起敬。这么大的县委书记,自己洗衣服,怎么不让家属洗呀!他和蔼可亲,一点“大干部”架子都没有,他高大的书记形象深深植入我心中,我暗自下决心:听领导话,好好干工作……
1977年1月,市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领导让我当工作人员。张满书记作为怀柔代表团的代表参加会议。我有幸与书记面对面,共同学习、工作一个星期,住在北纬饭店。张满书记认真听取大会报告,积极学习讨论发言,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怀柔团所有代表履职尽责,遵守大会纪律,受到表扬。身为工作人员,全身心为代表服务,保证代表学习好、生活好。张满书记平易近人的形象又一次在我心中扎下根。
1978年,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怀柔搞得热火朝天。张满书记每天早上带上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社村,很晚才回到机关,有时住在下边,与社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工作在机关,经常看到张满书记赤着双脚,挽着裤腿,从乡下回到机关。学大寨,强调干部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到“一、二、三”即:县级干部每年至少劳动100天,公社干部每年至少劳动200天,大队干部每年至少劳动300天,出现好典型总结推广。当时,我所在的工作部门 — —组织部领导派我到范各庄公社采访,总结机关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事迹。在公社干部协助下,我们一起深入村里,吃住一个星期,写出范各庄公社机关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文。文章经领导修改、传阅,当时县委办公室主任张永诚同志与组织部领导说:这篇调查报告写得很好,有理论,有实际。
1980年春节大年初一,我在单位值班,突闻我岳母去世。我急忙和领导请假,与爱人一起抱上未出满月的孩子等着回沙峪。谁知天不凑巧,班车站不通车,领导知道后找到县委办公室,经请示领导后,我们三口坐着张满书记的“212”(当时县委机关唯一一辆轿车)赶回了沙峪村。
由于领导培养、组织信任,我在县革委会(县委)组织部工作10年,有幸与张满书记朝夕相处。张满书记1964年从部队转业到怀柔任县委书记,来怀柔,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怀柔人民幸福安康,为改变怀柔面貌贡献毕生精力。离休后,张满书记没有留恋城市,一心一意居住生活在怀柔。
我和老伴退休后,时常到水库大坝遛弯。开始碰上张满书记,他步行,但有保姆跟随。几年后,张满书记坐上了轮椅,保姆推着。每当遇上,碰到张满书记,我都情不自禁地走上前,躬身与书记握手,碰上书记夸奖我,令我情满心间,走路增添力量。为改变怀柔面貌,张满书记操尽心、费尽力,怀柔能有今天,张满书记功不可没呀!
张满书记,曾经在您领导下工作的同志不会忘记您,怀柔人民不会忘记您。
区人大机关退休老干部 孙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