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eijingshihuairouqurenmindaibiaodahuichangwuweiyuanhui

《怀柔人大》数字报

当前版:怀柔人大 版面四

出版

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优良传统

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优良传统.bmp

  2019 年11 月29 日这一天,天气晴好。虽然已近年末,但冬日的暖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在机关会议室,我们就人大常委会设立40 年的话题,采访了从人大常委会机关退休的老干部董忠德。董老今年85 岁了,他身体健壮,精神矍铄,记忆力很强。我们一起聊起了当年开展调查研究的话题。

  记者:您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了多少年,主要承担哪些方面的工作?

  董忠德:我于1984 年调到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此前担任县委办副主任,调过来后任常委会机关办公室主任,再后来担任法工委主任,一直到1996 年退休。在人大机关工作了12 年。那时候常委会刚刚建立不久,在县委后院。社会上有人戏说“几个老头子,住着破房子”,人大工作究竟干什么?开始时并不很清楚,我们边干边学,经过了一段磨合探索时期。

  记者: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优良传统,人大常委会每年要确定多少个调研课题,都是怎么确定的?

  董忠德:人大常委会从设立时起就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工作。那时候下去调研,一种是有议题的调研,还有一种是没什么议题发现问题的调研。一次我们去杨宋开展调研,当时刚刚麦秋之后,在郭庄村了解情况,问产量多少?往乡里报多少?回答每亩550 斤,又问乡里往县里报多少?回答是650 斤。经过我们的了解实际每亩仅有350 斤,产量虚报的问题很严重。我们掌握了实际情况,农民也愿意和我们说实话。后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实事求是,按照调查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发表审议意见了。

  记者:您在职期间哪些调研报告最有影响力,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董忠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目标。邓小平同志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进一步指明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方向。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刑法等7 部重要法律。198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是依法治国在宪法中的最早表述,初步奠定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宪法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立法机关开始推进立法进程,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等一系列重要的民事、经济法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法制建设稳步前进。1989 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开端。

  那时候怀柔开始提出“依法治县”“依法治村”。记得京郊东四县还一起研究,后来弄了一个纲要。当时法律尚不完善,对法的研究也不够。地方组织法怎么落实?常委会怎么发挥作用?都在探索。当时对于“依法治村”抓了两个点,一个是南关村、一个是孙栅子村,代表平原和山区,开展调研,做得很成功。

  还有一次,是反映法院执行难的情况。当事人因为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甚至拿着铺盖卷住在了法院,干扰到正常办公,影响很不好。法院为此一直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帮助解决问题。领导把这项工作派给了我,让我去调研调研。那时候我用了一个多月深入调研,到过范各庄法庭等单位,向法官、办事员了解情况,查找问题的根源。我把掌握的情况写出调研报告,通过开会的形式,给法院提建议,最终执行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这次调研反响不小,过去政府部门一般不愿意人大听他们的报告,认为增加了负担,解决不了问题。通过这次调研实践,大家的观念一点点发生转变,有的单位主动找上门,要求人大听他们的报告,找问题、提建议,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尽快解决。

  记者:您亲自参与撰写的调研报告是什么?怎么完成的?您还记得在开展工作调研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董忠德:在喇叭沟门孙栅子调研印象最深。当时村党支部书记郑银堂是全国人大代表,抓班子比较有力,孙栅子村也是农村的典型。我们的调研组共三个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凤玉带队,我和我们法工委副主任郭红英为成员。我们三人就住在孙栅子村老百姓家里,自己做饭,住了一个多月。主要了解怎么能治理好村子,怎么管理、怎么发展?群众有什么要求?最后依法治村不好弄,就改成制定“村规民约”。这个“村规民约”比较早,比较实,大家都很感兴趣,后来各村都推广开了。

  我们去调研时正是秋季,满山的山里红掉落一地,没有人要。张主任还帮助联系销售,解决村民增收,受到群众欢迎。

  记者:人大工作调研怎么开展?撰写调研报告应注意哪些问题?

  董忠德:在人大开展调研工作我有几点体会:一、到农村去调研,要放下架子,和群众要有亲和力,要怎么想着和他们亲近,把他们当亲人,寻找共同语言。和农民没有隔阂,他们才能敢和你说真话,讲实情。二、调研一定要深入,要深入就不厌其烦,详细做好记录。认真倾听人家讲话,要和他们有互动,敢于肯定人家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人家就会觉得受到尊重,才敢于反映问题。三、要反复印证,多方征求意见,不能偏听偏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材料,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四、心中要有一个主题,不能漫无边际,不管聊到哪,都要引导到这个主题上,不能跑题。五、调研中,要注意抓特点,留意细节,要善于发现最精彩的一笔,写出的报告才会有份量、有价值。

  记者:您的经验体会很宝贵,对我们开展调研很有启发,谢谢您!

  (本刊)

上一篇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