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eijingshihuairouqurenmindaibiaodahuichangwuweiyuanhui

《怀柔人大》数字报

当前版:怀柔人大 版面三

出版

红马甲舞动青春风采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那些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年轻党员,纷纷行动,奔赴一线。他们身着红马甲,迎风伴,在街道、在镇乡、在居住小区、在寒冷的山区村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逆行而上,尽职守责,冲锋在前,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那些舞动的红马甲,处处闪耀着共产党员青春的风采。

争当美好家园的守护者

  2020 年鼠年春节,正月初四,疫情紧张。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镇乡、街道,4 名处级干部担任镇乡、街道工作组组长,首批18 名党员干部下派到村、社区,直接参与一线防控,所有的部署在一瞬间紧急落实。

  办公室老干部科科长常江是首批下沉人员,他被安排在龙山街道迎宾路社区值守站点协助街区防控,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形成了强大合力,筑起了一道阻击病毒的“防疫墙”。同事们称誉他为“三大员”:守门员、宣传员、服务员。他担负值守任务,认真检查进出人员、车辆,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逐一帮助返京人员扫描二维码登记申报个人信息,进行体温测量,耐心细致叮嘱他们居家隔离注意事项,他魁梧的身躯站在小区门口,俨然就是一道铜墙铁壁。他面对来往的人员不停叮嘱,“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勤消毒、要通风、搞卫生”,把政府发布的动态信息、疫情知识及时告知居民,忙碌时喝不上一口水。他还负责单位的后勤工作,及时采购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发放到下基层干部手中,解决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别看这些都是繁忙琐碎的工作,可他不声不响、默默奉献,完成了把普通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的转换。

红马甲舞动青春风采1.bmp

  张艾佳是法制办综合科科长,从正月初五开始,他和机关5 位同志奔赴北部山区,协助长哨营满族乡做好防控工作。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山里白天的气温也在零下十几度,且战“疫”伊始,各村防控点位露天设置,执勤人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为了减轻乡政府的防疫压力,张艾佳饿了就用自带的食物充饥。困难打消不了他和大家的工作热情,在值勤岗位上一站就是一整天,按要求完成村庄防控和本组联络员的任务。

  几天后,随着防控形势不断严峻,张艾佳接到命令,从山里撤回,参加龙山街道的夜班值守。面对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和严峻的防控形势,他没有丝毫畏惧与退缩,始终奋战在一线,已夜班值勤160 多个小时。

  在柏泉社区参加防控的城建环保办综合科科长王硕说,“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我是党员,也是小区的住户,我要尽一份绵薄之力。”

  农村办综合科科长吴冰说:“面对国家有难,我们责任在肩,舍小家顾大家,为党旗增辉,为党徽添彩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机关工会主席于晓健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机关干部。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我虽然是女同志,也要向组织申请到基层一线参与疫情防控。”

  正是有了这样的党员、一群年轻人,他们争先恐后,奋勇向前,为疫情防控注入了活力。一批接一批、一轮接一轮,不是到一线值勤,就是在机关驻守,无一人缺席、无一人退缩,同舟共济,为战胜疫情扛起使命和担当。

我的名字叫责任

  机关办公室副主任朱金龙,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批下沉基层参与防控疫情一线战斗,在进入社区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作用,积极主动向社区请战,协助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加班加点在楼群之间进行巡视、帮助粘贴各种宣传材料。一天中午时分,社区电话铃声再一次响起,一位从外地返京人员,正在居家自我隔离,网上购买的货物到了,没人去送。朱金龙走过来,二话没说,拿上楼牌号,转身就给居家观察的居民送快递去了。有人说,这不是你该干的事儿,朱金龙说:“这是我的责任!”

  什么是责任?教科文卫体办综合科科长杜佳与6 岁的儿子有段对话。儿子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去上夜班啊?”回答:“爸爸是党员,这是爸爸的责任。”儿子追问:“什么是责任啊?”回答:“责任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现在有传染病,医生必须要去给病人看病,这是医生的责任;爸爸是党员,必须要服从安排去站岗,这是爸爸的责任;妈妈的工作很重要,也必须要去上班,这是妈妈的责任。小朋友必须要乖乖待在家里,这是你的责任,明白吗?”“嗯,明白了,那爸爸你就是责任吗?”“对,我的名字叫责任!”

红马甲舞动青春风采2.bmp

  杜佳带着这份责任,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天夜班晚9 点钟左右,他正在小区门口执勤,发现有个背着包的年轻人在路边徘徊,看样子像是外出归来人员。出于直觉,他便上前询问,结果发现对方是个聋哑人。杜佳便和聋哑人用手机打字,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起来。聋哑人是安徽人,在怀柔工作,长期在南关村租房住,有本地的居住证。上午由老家乘飞机回到北京,女朋友也是聋哑人,同日从西安乘坐飞机返京,二人一起打车来到怀柔。由于疫情防控,两个人无处可住,只好徘徊街头。

  杜佳想:现在疫情防控工作正是要紧的时候,外来人员是否接触过病人不得而知。如果任由他们这样“东躲西藏”的,不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应该尽快帮他们找个住处,管理起来,不能让他们在街上流浪。于是与同组值守的领导一起,马上联系居委会,通过派出所把两个外地来的聋哑人接走安置了。

  杜佳说,责任重如山,上岗一分钟就要尽责60 秒。穿上红马甲,我代表的就不是我个人,而是代表了“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冬夜里的温暖

  值夜班期间,所有人都经历过严寒、大雪、大风,也偶遇到过冷言冷语和各种不配合,但是这些困难从来没有让大家退缩过。因为守护家园,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小区居民渐渐对值守工作有了理解,逐步开始支持和配合,主动出示证件、接受检查。每当进出的居民说声“谢谢”“辛苦了”“注意安全”时,大家总会有一股股暖流涌入心田,让人觉得热乎乎的。杜佳他们有一天值夜班,由于刚下过雪,气温特别低,小区物业给大家送来了一箱热牛奶,“礼轻情意重”就是这种感觉,热奶还没入口,每个人的心里都已热乎乎的了,大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吴冰说,自己在富乐南里社区值守,在执勤过程中,有很多社区居民给工作人员送水、送吃的、送暖宝、送手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谢意,让我们在每个执勤的寒冷夜晚都感到无比温暖。

  温暖同样来自于组织的关怀。值守伊始,单位就给大家准备各种御寒用品,让大家能够“全副武装”走向战场。领导更是到现场去关心看望大家,第一批没安排值班的同事们也纷纷请战替岗,这些都让执勤的同志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了集体的关心关爱,这个冬天也不再寒冷。

红马甲舞动青春风采3.bmp

  李蕾是机关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她从联系各处购买疫情防控用的消毒液、洗手液、酒精、口罩等用品,到购买一线执勤同志的防寒保暖大衣、棉帽、手套、棉鞋、暖宝宝和食品,机关食堂分餐用的饭盒等等,在应急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奔跑在怀柔的大街小巷,各个销售门店商超,买来物品后第一时间骑电动车给执勤的同志送到手中,把不能参加一线执勤的遗憾都通过为同志们服务来弥补。其实,李蕾家里也有困难,每天中午需要为孩子做午饭。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早上出门前就把米饭蒸好,菜洗好切好,或者头天晚上买好馒头、速冻饺子之类的食品,进门就能炒菜煮饺子,让孩子能吃上,这样就能在单位忙完工作再回家。她说疫情防控期间无小事,我要把做好服务这一党员的初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上,不让个人的小事耽误单位疫情防控的大局。

防控疫情,我可以

  王硕家住在雁栖镇栖美园小区。“疫情”来临时,他随着其他同志一起下沉到了柏泉社区参与防控,每天都提前到岗,延迟下班时间,进行楼群巡视、张贴宣传材料,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他还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到居委会办公用,当看到小区门口执勤人员不分昼夜地坚守,便自掏腰包给执勤人员捐赠了50 个口罩,使小区执勤人员倍感温暖,增加了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疫情防控工作中,代表联络室的王韬为了让离家较远的同志能照顾家中还小的孩子,就主动要求调换到较远的点位值守。每次到值守点位要走上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但他丝毫没有怨言,始终保持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按照街道安排,他的值守点位先后调换过5 次。

  每到一个新点位,他都按照要求对社区出入人员进行耐心的检查、测量体温,遇到有不理解的人,就主动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在每个值守点,他都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红马甲舞动青春风采4.bmp

  蓝崇泰是一个腼腆的小伙子,话语不多,但是干起工作来却有一股韧劲。刚下沉到社区时,不仅进园区进行巡视,张贴宣传材料,还主动到小区门口执勤。他站在风雪里,为过往车辆里的人员测量体温,有时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毫无怨言。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给出入小区的居民办理出入证,这些数据要及时录入到电脑里,以便留存。社区工作人员本来就不多,再逐个进行录入更是人手急缺。社区领导找到他们时,他没有二话,录入信息也就成了蓝崇泰的主要工作。电脑不够用,他就从家里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到社区,录起表来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当社区工作人员问他,办理出入证人员较多,你录入是不是很辛苦,他微微一笑说:没事,为了防控疫情,我可以。

无情未必真豪杰

  吴冰说: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群人在守护。在执勤过程中,他有时会想到,妻子一个人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会怎么样?尤其老二刚刚10 个月,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睡了?妻子一个人哄两个孩子肯定很辛苦!而且由于自己所在值守点的人员不是很充足,所以从1 月31 日至2 月23 日连续值守了24 天夜班,当时身体确实有些吃不消,嘴里长满了口疮。

  偶然翻看微信记录,吴冰看到2 月20 日星期四晚上20:18 发给媳妇的信息:“媳妇,最近你晚上弄俩儿子辛苦了。”媳妇回复:“没事,老公你就安心值守吧。”看着记录,他想,虽然自己放弃了寒冷的冬夜,在温暖的家中陪伴家人,但是这种默默的守护构筑起社区的“防护墙”,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这份幸福的时刻。下班时,每每已到深夜,看到自己的小区也同样有人守护,看到家中熟睡的孩子和爱人,觉得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这个时候是最祥和、平安、幸福的。因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这样一群人在守护。

  财经办刘慧辰年迈的母亲在去年一年时间里先后两次住院做支架手术,因为身体虚弱,加上支架数量多,两次手术间隔短,一直伴有心绞痛、乏力等术后综合征,没有完全康复。但是知道儿子在值班值守中,所以老人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每次电话都尽量铿锵有力,告诉儿子自己身体恢复得不错,吃得香睡得香,绝对不出门添乱,好好呆在家。但是母亲的“伪装”怎么逃得过儿子的细心察觉,几次追问下,父亲才说实话,因为怕他担心,影响到执勤任务,母亲一直忍着疼痛,走路都吃力,也不敢去医院……心急的慧辰向领导说明情况,调整了一次执勤,第二天就全副武装带着母亲去了安贞医院,做了全部检查,拿了一堆药回来后,他松了一口气。刘慧辰内心酸楚,不知是该埋怨父母的隐瞒还是感谢父母对工作的支持。

  还有他同为下沉基层值守的爱人,因为不同的执勤点位,俩人便产生了“时差”,经常是一个还没到家,一个已上岗;一个已经睡着,一个刚刚回来。偶尔能在路上碰面打个招呼,更多的时候是一张便签纸和一桌饭菜的打招呼方式。经历了最冷的飘雪寒冬,到了春暖花开季节,最近,刘慧辰的脸上已晒出了四条口罩带印记,他说,自己做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是怀柔千余名下沉干部中小小的一员。他将继续这份热忱与责任,待到疫情结束,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旺盛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之中。

  (本刊综合)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