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eijingshihuairouqurenmindaibiaodahuichangwuweiyuanhui

《怀柔人大》数字报

当前版:怀柔人大 版面三

出版

防控战“疫” 我们在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1 月底以来,全区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入到各自岗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战斗之中。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坚决阻断病毒的传播、遏制疫情的扩散,保一方百姓的安全,守一片安宁的净土,尽职尽责,冲锋在前,涌现出了很多感人故事。

守住自己的阵地

防控战“疫” 我们在一线1.bmp

  疫情袭来,区人大代表、桥梓镇后桥梓村党支部书记孙长秋立即组织村两委人员落实防控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在村子的小路口设置了10 处挡板,只留下南北两处出入口,有专人24 小时执勤巡查,并劝阻外出遛弯的村民,减少外出,尽量待在自已家中。对位于村内的公交车站点派专人值守,防止外来人员坐公交车入村漏报、漏查。村里还制定了严格的出入证管理办法,执勤人员认证不认人。对于来往车辆落窗严查,确保不漏过一车一人。每天,孙长秋坚持亲自在大喇叭上广播,告知村民减少不必要的上门拜年、聚会、聚餐等活动,外出要勤洗手、戴口罩、注意消毒等防护措施。有人说“村里有广播员,还用你亲自广播啊?”他回答:“我是人大代表,又是村里的书记、主任,大家信任我。关键时刻,我亲自广播效果肯定不一样。”

  为了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敲门入户,排查村民家庭成员及外来人口出入情况,进行防疫安全宣传。在最紧张的20 多天时间里,孙长秋一直住在村委会,每天都在村里的卡口指挥、部署、检查。他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到各个站点检查志愿者换岗情况时,他都要叮嘱值守人员遵守工作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行人和车辆的登记工作,认证不认人。晚上大多数人都睡了,他还要去检查站点执勤情况。他对两委干部说:“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就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为了全村1800 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一定要百分细心、千分用心,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

  20 多天没着家,5 岁的小孙子打电话说想爷爷了,啥时候回来?他说:“爷爷也想你,等爷爷的口罩摘了,就能和你玩了。”孙长秋主持制定并和每户出租房东签订了《后桥梓村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行为》承诺书,要求房东对外来人员起到监督作用,居家观察14 天,没有问题才能出家门。村委会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

  随着部分企业陆续开复工,外来务工人员纷纷返回村里租住地。有的租户不清楚防控规定,就拨打12345 市民热线,给村里的防控造成了很大压力。孙长秋针对这一新的情况,嘱咐村里干部,一定耐心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更是为社会负责。居家观察14 天一定要做到,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村里说,包括买菜、买药、拿快递等村里给解决。

  有一家3 口是由河北省来村租住人员,因房东有小孩不愿意让他们回来居住,可是单位又催着上班。他一着急就打了12345 市民热线进行投诉。孙长秋知道此事后,经多方联系,最终安排其一家去集中隔离点居住、进行集中观察。经过这样协调解决后,房东和租户都非常满意,化解了不必要的误会。

坚如磐石

防控战“疫” 我们在一线2.bmp

  石静是汤河口镇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她在怀柔第二医院整整工作了12 年,这里已成了石静的第二个家。二院所在地汤河口,是北部山区的中心镇,这片土地见证了石静恋爱、结婚、生子,也见证了她与这里的人们从陌生到亲人般的感情。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欢天喜地过年的人们突然紧张起来。正在家里休假的石静接到了单位领导的电话:“疫情紧张,需要大家全部停休,回到工作岗位。”这时候石静正在家里照顾生病的两个孩子和母亲,忙得焦头烂额,已经三四天没怎么合过眼了。石静看着怀里输液的二宝,医院留观室床上输液的大宝,她左右为难,两个孩子因感冒都在发着高烧,六十多岁的母亲也在医院输液,石静何去何从呢?单位需要石静,家里也需要石静,一位年轻的母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真的想陪着孩子、照顾母亲,可是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人大代表,又是单位院感科的负责人,这时候怎么能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呢?在疫情面前,石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班,她坚定地回答:“行,明天就回去!”放下电话,突然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感觉特别对不起孩子,对不住父母。但为了不耽误工作,石静还是坚定地把两个正在发烧的孩子留给了父母。

  可能因为休息不好,心里着急,一下子石静也病倒了,咳嗽得特别厉害,当时的环境下,谁都知道咳嗽发热意味着什么。好在一检查,是得了喉炎。石静一边做雾化,一边坚持工作,常常忙起来忘了吃药,所以咳嗽一直没得到控制。但她不想因为一点小病耽误了工作,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屋漏偏逢连阴雨,没过两天,石静的爱人也开始发烧,查出是得了甲流,不能再照顾孩子了。石静的家庭一下子崩塌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个难关。即便如此,生病的妈妈安慰石静:“现在单位需要你,别管家里,你爸能照顾好他们,你就一心放在工作上,你是护士长,又是人大代表,这时候不能退缩。”石静热泪盈眶,真的感谢爸爸妈妈,他们是普通的农民,但是在石静心里,他们却是无比的平凡而伟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石静与同事们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了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应知应会》,每天对院内各科进行巡查,对消毒工作进行每日督导,对门诊挂号区域进行一米线的划分,安排安保人员对患者进行疏导。石静要求科室人员,对每一个前来诊疗的患者进行七步洗手法和如何正确戴口罩的培训,耐心讲解、一步一步演示,让患者看的仔细,学的认真。看到就诊的患者能够正确的防护,石静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天,院里发出通知,怀柔医院要建一百张隔离病床,要从基层单位抽调医务人员。石静看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就报了名。她想,我是党员、人大代表、护士长,疫情面前,请愿支援,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义不容辞。看着全国日渐增加的确诊病例,石静真想与一线的同仁们早日并肩作战,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然,面临危险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职责所在,决不能退缩,怕也要上!想到这里,石静的心里就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再也平静不下来了。她已经做好了待命出征的准备。

  后来由于所在医院人员紧缺,暂时没有抽调石静。但疫情面前,哪里都是“一线”。石静不能去隔离病房,她就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有时还要抽出时间去所在镇的18 个村卫生室进行督察,面对年龄偏大的乡村医生,石静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指导,有时候半天要跑八九个村卫生室,一天下来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由于山区温度比较低,下一次雪,路上的冰就会持续很多天,乡村医不能出村,石静她们就一家一家地上门送防护物资,路况不好,车不能开到门口,她们就踩着积雪步行去村卫生室。

  紧张的忙碌,使石静的右腿疼痛加剧,查核磁有积液,大夫让石静少走路,由于工作繁忙,右腿的膝盖已经开始肿胀了,下楼不扶着楼梯的扶手,根本走不下去。但是,石静从来没有因为腿疼耽误工作,贴膏药,贴热宝,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主管领导看见了说:“休息一下,把工作分给别人点,否则你这腿会越来越严重。”这个道理石静也知道,但她真的放不下心,每次她都嘿嘿一笑说“: 没事,我还能坚持,等疫情结束我再休息。”

  石静,一个弱女子,在疫情面前,面对种种困难,始终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坚如磐石,发挥着人大代表的作用,彰显着医务工作者的担当,谱写出战“疫”的壮歌。

网上“何”花红

  何花是怀柔区人大代表,怀柔一中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英语教师。疫情期间,学生不能返校学习,她就按照学校“停课不停”的要求,把教学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开始了“云”授课和“云”班主任工作。和平时不同,增加了不少疫情期间需要进行的日常信息采集。何老师利用“腾讯会议”和“钉钉”等app 手段管理班级、收集信息,她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这看不见的战线,何花老师忙忙碌碌,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心血,很快就成了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网红”。

  除了认真上好网课,辅导英语课程,何花老师还狠抓特殊的环境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她认为,关键时期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尤为重要。为此,在网上的晨会和班会中,她有意识地将抗疫一线的一些感人事迹发给学生。当学生了解到本次援鄂的人员当中有2000+是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90 后和00 后时,深深地受到了触动。当他们看到那些为了寻找网络上网课而爬上雪山、翻山越岭、伫立寒风中的一个个同龄人时,他们感受到了自己是何等幸福。

  3 月8 日,何老师邀请了三位家长参与了特别班会《身边的逆行者》,当场连线了在社区参加党员义务执勤的家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学生看到寒风中坚守的家长,纷纷提问。“叔叔,您为什么参加志愿者执勤呢?”“阿姨,您害怕吗?”“阿姨,您每天执勤之前和工作结束之后还要给润润做饭吗?”“阿姨,作为教师,您需要每天在网上判作业到很晚吗?”“阿姨,您真是辛苦,要注意防护。润润,真是要好好学习了!”……通过这次网上举办的特别班会,学生们了解到,英雄不一定在远方,身边的父母就在为社会的顺畅运转而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逆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身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何花老师也希望能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尽一些绵薄之力。由于担任高三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没法参与社区执勤,这一直成为她心里的遗憾。

  3 月初,“外防输入”的压力渐增,团区委联合区外办、区教委组建怀柔区外语应急翻译志愿服务队,协助防疫一线人员服务在怀及来怀外国友人,做好疫情宣传、排查工作。何老师的外语特长得到了发挥。她作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深感责任重大。有一次,顶秀美泉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她,说有一租户从外地返京,对方说的是英语,双方无法沟通,请求何老师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将外国友人的电话给了何老师,何老师就通过电话了解到对方的基本情况,又用微信进行沟通,确认了外国租住户的具体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和近期的出行轨迹,并将当前的防疫政策做了介绍,使这位外国友人了解到疫情防控的情况,表示将积极配合社区工作。

  在此期间,何老师还承担泉河街道、怀柔镇及琉璃庙镇的语言翻译工作。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更好地与外国朋友沟通,她整理了《防疫期间英语沟通指南》,对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为抗疫工作提供助力。

  网上“何”花红,春暖花更艳。何老师和她的学生、家长,还有那些共同抗“疫”的朋友们相约,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在明媚的春光之下,摘下口罩,共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根据镇乡街道材料综合)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