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人大》数字报
活化长城保护 讲好长城故事
活化长城保护 讲好长城故事
——访区人大代表 区文旅局行业管理科科长 李艳婷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八达岭长城脚下乡亲们的回信中提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怀柔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保护好长城、传承长城精神、发展长城经济等方面的内容,采访了区人大代表、区文旅局行业管理科科长李艳婷。
李艳婷认为区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多、措施实、力度大,对新一年工作部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特别是对下一步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做出了新部署、描绘了新愿景,让广大文旅工作者精神大振、信心倍增。
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怀柔区境内现存明长城65.4公里,多为明万历年间修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谈到在长城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成效,李艳婷对数据如数家珍,我区近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箭扣长城进行抢救式修缮超过20公里;130余名长城管护员尽职尽责,守好长城保护“最后一公里”。虽然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她认为长城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李艳婷从积极争取国家文物部门和市级相关政策资金持续做好长城本体修缮、用好现有长城管护员队伍发挥多方面作用、充分利用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新技术在长城保护的应用等方面对加强长城保护提出建议。
长城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我区重要的旅游资源。2024年,全区17家等级景区中,慕田峪长城景区的年营业收入和年接待游客人次均占全区半数以上,且连续多年处于正增长趋势,已成为带活全区文旅行业的关键资源。对于我区现有的长城旅游和长城经济,李艳婷认为目前已开放长城段落的旅游形式仍以传统观光型旅游为主,高端游、定制游还未形成,缺少沉浸式体验。因此她建议要用好长城这张王牌、树立文旅融合思路,才能做大做强怀柔旅游:一方面要以大景区概念,整合慕田峪、黄花城水长城、响水湖长城等优质长城资源,以5A级标准进一步完善长城沿线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统一建设集传承利用、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长城国家文旅大融合示范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开展长城研学、打造多元数字博物馆等方式,丰富长城旅游内涵。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打造气模穹幕沉浸式剧场,从服务和内容上将长城旅游打造成“可游可赏可读可购可体验”的文旅融合新爆款。
慕田峪长城、黄花城水长城等已开放段落,仅占全区长城总长度不足6%;未开放的箭扣长城因其奇峻秀险,每年吸引大量驴友探险猎奇,安全事故偶有发生。作为行业管理责任科室,每年与单位文化执法大队共同开展执法检查时,李艳婷有了自己的心得:一味的“堵”不如有效的“疏”,应该践行“开放利用是最好的保护”理念,以开放利用促保护、活化长城文化传承。她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维团队,选取安全系数高、展示内容丰富的长城点段向社会小范围开放,推出长城小众游产品,提供向导式服务、预约服务、定制服务,更好地实现长城文化传播和长城保护目标。
《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于去年10月正式印发,旅游业将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打算,李艳婷说怀柔区长城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她对我区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发挥科文商旅合力、建立行业标准、打造公平透明信用市场等充满信心,今后她将学习贯彻落实好本次大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进一步加大长城保护的宣传力度、开展长城文化的深入调研、做好长城开放的严谨论证,助力我区走出一条独具怀柔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