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人大》数字报
高质量履职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人大代表风采
高质量履职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记北京市人大代表、北房镇大周各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柳彦国
检查村里环境建设
介绍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主会场庆祝活动在北房镇大周各庄村隆重开幕。这是村里连续三年承办属于农民的节日。北京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柳彦国忙前忙后,张罗着活动的细节布置、安排接待来自各个方面的客人。他说,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展销市集,有10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到现场参展,全市特色农产品齐聚村里,是我们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是展示促进乡村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的有利契机。
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柳彦国在高质量履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代表作用
作为市人大代表的柳彦国,几年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他积极为民代言,践行依法履职,不负人民的重托,积极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
2019年以来,村里确定了抓好环境整治,让村民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目标。恰好赶上当年北房镇全面开展拆违工作,柳彦国敏锐抓住契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拆除违建工作,寻找突破口,在一次次敲开村民家门征求意见后,制定出“村民自主拆除,村集体以奖代补”的政策,并尝试进行“三步走”,党建引领、干部带头、邻里响应。由于拆违工作的特殊性,其中哪怕有一户不拆就都可能“春风吹又生”,导致大家心里不平衡,一不平衡就容易产生矛盾,于是本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训,柳彦国在这件事情上雷厉风行,带着两委班子实实在在地丈量土地,针对不同的声音采取一系列举措,最终,大周各庄村在北房镇创建了第一个无违法建设村,拆除76户4600平米违建,同时做到了全程无上访,无拆违纠纷。
柳彦国以饱满的热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跟进,利用拆违后闲置空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公园2600多平米,将“门前三包”和垃圾分类责任制延伸到各户,形成了长效机制。
推动立足岗位做贡献,党员干部联片包户,设立门前三包和垃圾分类监督责任区,开展“电动三四轮车清退”责任制,实现台账车辆清零。特别是农民丰收节期间,开展环境大清理,并组建义务巡查队不定时检查,展现了大周各庄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面貌。通过整治,村庄环境美了,群众心情舒畅了,不仅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还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家门口问题,促进和支持党和政府的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人大代表的职责、权力是选民赋予的,选民具有法定监督权,脱离选民监督,代表的权力就失去了根基,不受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必须在阳光下行使权力,在全民监督下增强自我约束力,以监督促学习,以监督促进步。在柳彦国工作的桌子上放着最新的《纪律处分条例》,他深刻明白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将其视为在村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村内定期开展监督例会,与村委会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建立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廉政意识教育。带头坚持把纪律要求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事事讲规矩、处处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筑牢防线,守好底线。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大周各庄村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纪律,离不开纪律监督,加强与村民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工作的所有内容上栏,禁得住村民的提问,扎实稳步开展大周各庄村民主管理工作。
提高科技含量 发展现代农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周各庄村的特点是拥有成片的设施农业大棚,每年4月份是棚里草莓大规模发生虫害的时间,需要拔苗进行高温闷棚,柳彦国就带领班子成员在大棚里组织集体劳动,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总闲着,代表就要发挥代表的作用。
在带领村庄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柳彦国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紧跟政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他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在村内的开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拓宽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开创新局面。
2024年,大周各庄村被纳入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首批19个示范村之一。他和班子成员一起,领办合作社“众垚源农产品种植(北京)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设施大棚37栋,占地面积36亩,创建了“衣食在周”绿色果蔬采摘园,是集现代果蔬种植、采摘、现代农业展示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农业种植园。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探索新路径,成功引入房山区老田农业,建设成立北京渔阳田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建北房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52.93亩,投入总资金约2000万元。园区应用新型栽培模式,注重多元产业融合,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达1100多万元。
2022年起,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原有温室种植大棚和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农文旅示范基地——“四时里田园”。以农耕体验、沉浸式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尽情展现古郡渔阳新北房的田园秀色。大周各庄村东已连续三年举办农民丰收节活动,百余家主流媒体和30余家自媒体形成宣传矩阵,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超2000W,进入抖音平台同城热榜。通过规划“庆丰收、送服务、促消费、传风采”系列活动,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扎根群众沃土 反映人民心声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作为人大代表和村里的主要干部,其一言一行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柳彦国把维护廉洁清正的形象化为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效益,让他们感受到身边一天天的变化,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对代表和基层干部的信任。
作为村子土生土长的“好大哥、好老弟”,柳彦国在路上碰到村民就拉起手来交谈,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面对村民的疑惑和不解,他自觉汇报履职情况,将一切重要工作和活动,都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惠及于民,挂在嘴边的经常是“您也帮忙看一看”,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评议。他深知,有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关系到村干部的形象与村民的信任度,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受任何形式的诱惑和腐蚀。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分团讨论时,柳彦国发言时谈到,北房镇大周各庄村处于怀柔科学城的范围之内。随着科学城建设的快速推进,村及周边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首先,思维上的变化。镇村干部和群众对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思想认识不断提升,关心程度不断提高。其次,生活上的变化。我们北房镇的胜利村,因为科学城建设,进行了整建制搬迁,既服务了国家战略的实施,还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能明显的感受到群众的喜悦感、自豪感。第三,环境上的变化。随着多家科研院所的落户,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周边新建了很多配套设施,院所、企业数量逐渐增多,道路更畅通了,服务设施更完善了。第四,产业上的变化。现在大周各庄村的设施农业大棚里,来采摘来体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附近的科研工作人员。通过与科技人员的频繁交流,使村里发展农业科技的意识、水平和集体经济收入都得到不断的提高。作为一个怀柔人,一个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自己能够深深感受到怀柔科学城建设给地区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柳彦国认为,目前科学城的统领作用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城乡协同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拓展,高精尖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建议市政府研究制定完善的投融资、科研成果转化、运行管理、人才政策等机制,加快突破怀柔科学城战略发展。
针对乡村振兴的话题,柳彦国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近年来,市政府围绕乡村振兴,下大功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清脏、治乱、增绿、控污”,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我们探索“农业+休闲”的乡村振兴道路,广大村民都非常高兴、非常振奋,都想着要抓住机遇好好干。
村级集体经济需要发展,乡村建设需要付诸行动,农民期盼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小日子越来越美好。因此,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持续支持发展农村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比如,北房镇大周各庄村领办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衣食在周”特色品牌,在37座大棚里种植了西红柿、草莓、黄瓜、西瓜等果蔬,2023年全年产出各类果蔬20万斤,收入16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销售、采摘、加工、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化设施农业,不断培育壮大我们北房镇农业特色品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然而,在乡村基础设施方面,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方面还存在着短板,市政府应立足实际、分类施策,鼓励建设冷库等田间“冰箱”,让村里每年产出的农产品,实现错峰销售,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