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eijingshihuairouqurenmindaibiaodahuichangwuweiyuanhui

《怀柔人大》数字报

当前版:怀柔人大 版面2

出版

怀柔科学城“聚人气、聚科研气”态势形成

  据《北京日报》报道,8月26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怀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面推进怀柔科学城统领“生态涵养、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发展的情况。“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年底将全部进入科研状态;在怀科研人员达2.3万人,产出重大科技成果227项;今年将举办近百场次国际学术活动,参与交流人员将达到3万余人……自2017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国家部委批复以来,经过七年的努力,在央地协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动下,怀柔科学城“聚人气、聚科研气”态势已经形成。

  “今年,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进展备受大家关注。其中,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目前已全环贯通并进入联调阶段,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正在加快开展国家验收。‘十四五’时期新布局的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8个科学设施项目也已经陆续开工建设。”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兼)兰雄景表示。目前,怀柔已经布局了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其中“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三分之二进入科研状态,年底将全部进入科研状态。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基础研究核心技术重大成果也正在竞相涌现。坚持边运行、边产出、边转化,目前,怀柔科学城已累计产出“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等重大科技成果227项,科学城科研单位的13项成果摘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出束等4项世界级科研创新成果在2024中关村论坛集中发布。

  今年以来,类脑智能和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也实现了转化。新设立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怀柔中心,将重点打造国家颠覆性技术转化平台和怀柔原创性技术加速平台,以颠覆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同时,怀柔科学城范围内还成立了中国技术交易所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成64万平方米城市客厅,打造18平方公里高端仪器传感器产业示范区,构建起与基础研究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体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怀柔科学城的科学设施正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态势良好,截至目前已有10个平台实现开放运行,对外开放机时近90万小时,国际影响力竞争力逐步增强。

(本刊整理)

暂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