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人大》数字报
我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区人大常委会专委会委员、区人大代表调研视察
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区政府向大会通报了全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我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发展政策支撑,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扎实推进“一城两都”建设,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一是怀柔科学城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显现,“十三五”科学设施超半数进入科研状态,“十四五”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分子探针创新平台开工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完善,怀柔实验室核心区主体封顶,海上风电等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启元实验室智能微系统团队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纳米能源所等新型研发机构高效运行。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速构建,科研人员达2.3万人,射频超导加速腔、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等成果在怀落地转化,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等科技交流活动。科学城城市框架加速形成,起步区规划实施率达83%,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城市客厅分批投用,学校、医院、食堂、便利店、咖啡厅等配套加速完善。二是雁栖湖国际会都功能不断完善。融创项目深化设计方案,雁栖岛、日出东方码头通航,北二路积极推进,慕莲路开工建设,举办会议会展活动1200余场次,接待30余万人次。三是中国影都发展活力逐步提升。博纳影业怀柔基地试营业,08街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中影基地二期加快设计,引进文化及相关企业434家。高质量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期间接待市民游客71万人次。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相继落位。推进中关村怀柔园空间范围调整,构建“一核三区一点”产业空间格局。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起步区基本建成,国家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基地(一期)完成设计,四维厂区、博萨北厂等园区改造加快实施。二是“1123”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科技服务业加速集聚,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储备优质孵化项目449个、落地146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战略性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立中关村高端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和验证评价联盟,引进国科科仪研究院、中科风云、中科飞龙等项目,仪器传感器企业达324家,实现产值19.2亿元,增长11.2%。战略性支柱产业生态加速形成,编制生命科学产业发展规划,三峡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太阳能电池分析诊断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分别达到18.3亿元和16.4亿元。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产值达到162.3亿元,增长11.8%;都市工业产值达到63.3亿元。三是“两区”建设持续深化。储备项目入库165个,进度排名全市第2;落地项目123个,落地率排名全市第5;实际利用外资3934万美元,增长141%;新设外资企业29家,增长32%。四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办法等政策。完善服务包机制,解决企业诉求606项,解决率、满意率均为100%。深化财源建设,引进“3510”企业207家,财源建设考核排名全市第5。
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0.1微克”行动,PM2.5累计浓度30.3微克/立方米,下降11.8%,降幅排名全市第1;总悬浮颗粒物累计浓度77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2。统筹“三水”保护,国家、市级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六渡河生态清洁小流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加强“三地”共管,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全区森林覆盖率77.57%,排名全市第1。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4.6%,绿色企业占比排名全市第3。编制《生态产品总值(GEP)提升方案》,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排名全市第2。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国家级、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244种。三是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启动“科学田园·渔阳北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廊道等项目15个。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化街坊路4.8万平米,养护乡村公路12.9公里。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盘活利用闲置院落2606处,发展特色种植和林下经济1万亩,新型集体林场带动就业1242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19元,增长7.7%,排名全市第3。
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一是城市更新有序实施。老城、庙城街区控规通过市级审查,渤海镇、雁栖镇国土空间规划获批,街区控规编审进度居全市首位。驸马庄棚改安置房交付使用,2个试点小区综合改造全部完成。施划停车位7000余个,平原地区建成10分钟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圈。二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长远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项目588个,总投资约2800亿元。G111、G335国道开工建设。怀柔、怀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取得概算批复,城区雨污水管网养护工程顺利完成。科学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罗山、永胜、宝山寺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三是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揭网见绿等8项市级任务提前完成,拆违腾地等13项任务按计划推进。抓好两个“关键小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厨余垃圾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全市第4;开展住宅物业“红黑名单”考评,一批物业管理突出问题得到集中治理。深化城乡环境治理,整治城市家具1500余处,实现城区背街小巷专业清扫全覆盖。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八大专项行动”,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五、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3146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累计参保73.9万人次,增长9.9%。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03套,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达76.89%。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新增家庭照护床位124张、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15个。二是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新址投用,第七小学新建工程过半,第三实验学校开工建设,获批全市首批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展“三个好起来”专项行动,怀柔医院成立急诊和神经重症监护室,中医院脑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项目,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取得可研批复。档案馆新馆完工,成功举办雁栖湖音乐节、京韵满乡文化旅游节、“科学城杯”龙舟大赛等活动,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三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化“每月一题”,解决污水管道破损、夜间施工扰民等基层治理堵点问题。上半年,受理群众诉求4.9万件,解决率、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治理校园食品安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等重点领域问题。四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6%和27.8%。提升极端降雨综合应对能力,编制洪涝地质灾害防御白皮书,13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乡村公路和河道水毁修复2个项目完工。深化平安怀柔建设,信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2.2%和34%,电诈案件发案数量、损失分别下降58.4%和52.4%。
(本刊整理)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外景
怀柔夜景
科学城城市客厅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