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人大》数字报
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益民书屋
怀柔镇广场舞培训
中小学生走进怀柔博物馆
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要求,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和《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已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杨宋镇代表团潘若简代表提出了“加强怀柔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人代会后,区人大常委会细致梳理并及时交办代表议案建议,动态跟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持续加大督促力度,推动议案建议办理落实。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35个社区居委会、284个村委会,常住人口数量达44.1万人,面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大、需求多、局面复杂的现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存在数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规范管理还存在欠缺等问题。区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一年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补齐镇街级文化设施达标短板,我区建设完成了杨宋镇、怀北镇、汤河口镇、渤海镇、龙山和泉河街道等5个综合文化中心改造项目,以及桥梓镇、北房镇2个文体中心设备装填项目。其中,龙山泉河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与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共建共享;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是将原金第梦想山售楼处改造而成;怀北镇、汤河口镇以及渤海镇选择村级综合文化室进行改扩建,实现镇村文化共享;桥梓镇、北房镇由区发改委支持建筑主体,由区文旅局进行设备填充。
全区16个镇乡(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且已建设成为区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并依托总馆优势资源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于2021年8月开始进行社会化运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二)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稳步推进
近5年来,全区共实施了37个建制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实施建设,排练演出、图书借阅、培训辅导、电影放映等基本功能齐全。目前,全区319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文化室,其中达到《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的占70%以上。
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成效显著
严格落实《怀柔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一)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为促进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区文化馆根据实际需求,先后为16个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挂牌成立了文化馆分馆,并在部分行政村、社区成立了基层文化站。总馆通过向各镇乡(街道)分馆征集文艺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文艺培训,组织文化志愿者、业务干部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基层文化馆(站)进行专业培训。
2023年,区文化馆先后在喇叭沟门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文化馆分馆以及渤海镇北沟村、六渡河村文化站,为各镇乡200余名文艺爱好者开展为期5-10天的声乐、舞蹈、大鼓等线下艺术培训活动。通过抖音、快手、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为各基层文化馆开展了声乐、曲艺、演讲与口才、绘画、剪纸等线上文艺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共进行线上线下文艺培训活动100余期,参与活动学员9000余人次。通过文艺培训春风工程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怀柔区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
(二)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区图书馆依托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建制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共建设镇街分馆16个、基层图书室(益民书屋)319个、送书服务点174处。各图书馆分馆(室)均有专人管理,实现了镇街图书馆分馆“一卡通”借阅、村社图书室借阅网络全覆盖,三级服务网络主体框架搭建初具规模。区图书馆总馆利用馆藏资源,为乡镇(街道)分馆和基层图书室补充更新图书,配送方式也由“图书馆端菜”变为“基层点菜”,使配送的图书更符合基层百姓的阅读需求。在区图书馆和各镇乡(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成果喜人。
一是培训了一支熟悉业务的管理员队伍。怀柔区图书馆每年都对基层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形式以集中授课、实地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图书管理的政策解读、业务知识和日常服务培训等贴近工作实际实用有效的内容,确保各分馆管理员能够熟练地操作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为到馆读者提供服务。
二是打造了一个全民喜爱的活动品牌。在致力构建图书馆三级服务网络的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总分馆、基层图书室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书香怀柔”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军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并滋养着怀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书香怀柔”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成为了怀柔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品牌活动。
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稳步提高
为加强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和使用,切实提升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我区围绕服务效能提升工作,对全区各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开展了三轮“点对点”式实地督查培训,对标对表落实设施、服务、队伍、机制、投入等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台账等方式,先后对各综合文化中心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放时间、特殊人群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15个方面开展精细化排查,找出工作短板,形成针对性整改台账,督促各镇乡(街道)完成整改落实。
从全市效能评估的结果来看,我区各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的服务效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区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平均分为82.53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5.68分),全市排名第3位,生态涵养区中排名第2位。可量化指标中,我区场馆设置率、牌匾标识设置、文艺演出次数、工作人员配备、无线网络覆盖等14项指标均实现100%达标。
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保障有力
为切实加强基层文化组织员队伍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文化管理和服务队伍,我区将基层文化组织员补贴上调至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个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配备2人,每个建制村(社区)综合文化室配备1人。在基层文化组织员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求各镇乡(街道)自主招聘严格把关,招聘人员需具备完成《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中各项任务的工作能力,承担图书管理、数字电影放映、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责,人员信息登记造册并纳入镇乡(街道)统一管理,要求各属地政府与每名基层文化组织员签订工作责任书并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切实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行和各类文化活动有效开展。
下一步,怀柔区将继续严格对标《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镇乡(街道)持续优化已建成达标的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文化室的功能布局,提高场馆利用率;指导各镇乡(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闲置空间,通过共享共用等方式推进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加强区文化馆、图书馆与各镇乡(街道)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之间的联系互动,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推动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和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将优质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辐射到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三是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第一,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落实。针对我区2022年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年度考核中存在问题短板,梳理完成各镇乡(街道)的整改台账,由主管副区长牵头进行任务部署,由区文旅局开展实地督查,确保各镇乡(街道)问题短板落实整改到位,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稳步提高。第二,科学错峰开放,保障群众权益。督促指导各镇乡(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时间,实现节假日正常开放,确保每周开放时长不少于56小时,其中错时开放时长不少于1/3,方便群众闲暇时间到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享受文化服务。第三,提高活动知晓率,提升群众满意度。指导各镇乡(街道)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场馆的宣传力度,同时以阅读活动、亲子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带动到馆人数提升,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文化氛围。
四是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各镇乡(街道)加大基层文化队伍考核力度,在确保各镇乡(街道)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文化室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保障百姓文化权益。每年开展专门针对基层文化组织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文化队伍综合素质。
(本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