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eijingshihuairouqurenmindaibiaodahuichangwuweiyuanhui

《怀柔人大》数字报

当前版:怀柔人大 版面4

出版

代表风采:扮好“四种角色”走好法职之路

代表风采

扮好“四种角色”走好法职之路

区人大代表 区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 徐键康


04 扮好“四种角色”走好法职之路1.jpg

助力依法行政


04 扮好“四种角色”走好法职之路2.jpg


  作为法律人,能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是一种幸运。而在一个普通行政复议岗位上,能够体验到四种不同的职业角色,对我来说更是幸运中的幸运。我的日常工作是负责办理当事人向区政府提出的行政复议案件以及代理区政府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既是化解行政争议的“复议官”,又是代理行政诉讼的“发言人”,还得当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排头兵”,在这三种角色中我忙得不亦乐乎。2021年11月,我有幸当选为第六届区人大代表,迎来了我的第四种角色。既不能耽误本职工作,又要迅速进入代表新角色,成为了我履职路上的新难题。在这四种角色中积极履职、担当尽责,使我在自己的法律职业路上,从代表“新兵”走成了“优秀代表”,从复议“新兵”走到了办案“标兵”。

  以忠诚之心,做好联系人民群众的“联络员”

  人大代表是接受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作为新当选的年轻代表,我深知这不仅是一份崇高的政治荣誉,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担当。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忠诚于党和人民,认真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尽心、尽力当好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虽然我本身是法律专业的,具备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是作为代表来履职,光懂得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我积极主动地向身边的老代表、优秀代表学习履职经验,吸收他们好的经验做法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履职中来。为保障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工作不冲突,我将工作时间与履职时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确保自己能够准时参加代表团学习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的各类会议、培训活动。

  作为监察与司法委员会的委员,我积极参加《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并在执法检查前围绕检查重点为代表开展《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培训。为更好地实现非机动车执法规范化,我主动深入基层听取选民对非机动车执法的建议意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今年3月份,区人大常委会要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我作为专委会委员前期参与调研并了解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情况,列席常委会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发表了审议意见。从调研和报告中,我深有感受,“近些年来我区法治政府建设能力不断在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们的依法行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虽然我是以代表的身份参与这些工作,但我同时也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要更积极地履行代表职务,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满意度,着力于提升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率,推动行政复议工作成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助推器。

  以为民之心,做好化解行政争议的“复议官”

  “人民满意”是检验法治政府建设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尺。行政复议既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的主要渠道,也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其办案质效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满意程度。2019年机构改革,区司法局与原区政府法制办合并,我因为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被调整到新的复议应诉科工作。从老的司法行政业务转战到新的政府法治业务,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当时科室仅有我和科长两人,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能够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住在单位宿舍的我,抓住一切空闲时间,常常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钻研业务,当时的我就像是一块海绵,疯狂汲取着各项专业知识,市场监督、治安管理、交通处罚、城乡规划……凡是办案涉及的领域知识,我都尽力做到了然于胸。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把“复议为民”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自己办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申请人的每一项合理合法诉求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当前行政复议体制正处于发展改革期,面对改革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变化新挑战。对于我们组的复议案件,我提出不能仅局限于书面审查的要求,努力做到“每个案件至少与申请人沟通一次,疑难复杂案件要去现场调查取证,案前案中要多次组织调解,要全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做到有错必纠”,让申请人在每一次释法、每一轮调解、每一个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一起信息公开案中,在案件审理期间,我了解到申请人的复议请求虽名为撤销信息公开答复,实则是希望被申请人依职权更正记载错误的信息。为了真正帮助申请人解决问题,作为案件承办人,我多次与被申请人沟通情况并向其释明法律规定,经多轮调解,被申请人主动履行了更正信息的职责,申请人撤回了复议申请,仅用一周时间,便达成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在司法局一楼大厅的接待本上,申请人留下了“司法局办案效率高,几天时间就解决了百姓的问题,为你们点赞”的话语。这个案件也让我明白了,每一个案件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老百姓来复议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来走程序的,只有案结事了才能体现法律的价值。为此,我坚持实质性化解争议与提升复议决定质量“两手抓,两手硬”,以司法审查标准为标杆,不断提升办案能力,所作各类行政复议决定400余件,均被人民法院和市政府予以支持。星光不问赶路人,在全市行政复议岗位技能比武中,我以扎实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从全市2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行政复议办案标兵”称号,我所撰写的行政复议文书也被评为2022年度北京市行政复议优秀文书。

  以担当之心,做好代理行政诉讼的“发言人”

  机构改革之前,区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一直采取“政府法律顾问代理、涉诉部门配合、复议应诉科组织协调”的应诉模式。机构改革后,区政府之前采用的应诉模式难以适应改革的新趋势,存在着科室参与不深入,法律顾问查找证据困难,行政争议化解难等诸多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发挥行政机关内部公职律师的作用,我在承担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与科室的其他公职律师一起挑起了区政府行政诉讼代理的“大梁”。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钉钉子”精神,在本就忙碌的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深入细致地研读各种典型案例,认真对待每一份答辩、精心准备每一次庭审,用心研究每一个争议焦点和判决,全力以赴维护好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在一起因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我认真检索查找法院判例,努力寻找法律支撑,从申请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形式要件、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属于区政府公开的职责、原告已经获取相关信息等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加实体的全面答辩,该案最终获得法院支持。四年时间里,我先后代理了260余件诉讼案件,涉及行政复议、信息公开、征地拆迁、养殖腾退、行政赔偿等多领域,涵盖一审、二审、再审、执行等各阶段,工作足迹遍布全市5家法院。在科室公职律师的共同努力下,区政府行政诉讼案件的败诉率由2019年47.6%下降至2022年的2.7%,政府公信力也在不断提升。

  以服务之心,做好推进依法行政的“排头兵”

  为发挥行政复议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助推器作用,反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我积极主动地延伸行政复议工作职能,通过发送行政复议建议书、出具法治审核意见、参与法治督查、讲授法治课、参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会议、对重点镇乡“点对点”指导等方式,从行政复议和应诉的视角指导行政机关在前端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2021年至2022年,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答复告知书,需经区司法局法治审核之后才能以区政府名义作出。我作为该类法治审核件的具体承办人,积极与区政府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对接,认真研究学习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为70余件政府信息答复告知书出具法治审核意见100余条,经审核后的政府信息答复告知书未出现被法院判决败诉情况,有效提升了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件的办理水平。

  在我曾经承办的一起法治审核件中,我认为主管部门代区政府拟定的答复意见书存在法律风险,在建议部门进一步调查取证的同时,为找到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我认真地研究整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成功地找到了关键性的突破口,向部门提出了对动物补偿数量重新进行认定的法律意见。在经过反复多次沟通后,该部门采纳了我所提出的法律意见,最终答复意见书得到了法院的判决认可,该起行政争议也得以实现实质性化解。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人民维护合法权益的“重武器”。从法科生到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从法治理论走向法治实践,我的法律职业之路不会停息。未来我会继续扮好这“四种角色”,站在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大局的更高站位上,深入理解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在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新征程中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