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人大》数字报
潜心“栗”事 风鹏正举
潜心“栗”事 风鹏正举
——区人大代表、老栗树聚源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思鹏的事迹
5月25日,“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表彰座谈会召开,怀柔区第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北京老栗树聚源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思鹏,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称号。会上,李思鹏作为唯一农村实用人才代表作典型发言。
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怎么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又怎么在农业种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
返乡创业
李思鹏,一名95年出生的返乡创业新农人。他的家乡在长城脚下的渤海镇,那里山青水秀,是中国板栗的故乡。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父亲一起种栗子、收栗子,“夏天赏栗花,秋天收板栗”是他儿时的美好记忆。
2016年,李思鹏大学毕业后,看到村里种板栗、发展板栗的人越来越少,板栗产业后继无人,乡村发展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于是,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倔强,经过反复的思考,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不断突破自己,希望用他自己的所学所想为家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很多挫折之后,他意识到了发展板栗产业需要的不仅是热情和情怀,更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和创业模式指导。围绕产学研用,在各级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李思鹏得到许多专家的帮助,解决了板栗产品科技研发、精细化生产加工、种植水平提升等技术难题,板栗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对于创业之初的李思鹏来说,在这方面自觉自己还是个门外汉。幸运的是,2018年他通过参加由市委农工委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第四届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不仅受到表彰和资助,并且得到知名创业导师和行业大咖的专业指导,帮他梳理产业发展路径,并定期跟踪辅导,解决企业运营方面的难题。同时通过组织部门的搭台,与全市优秀的创业者们一起学习培训、交流合作,使他从一个农业小白成长为一名创业先锋和人才典型。
几年来李思鹏获得了许多荣誉,如农业农村部新农人讲师、中关村U30获胜者、国家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候选人等。2022年,市委农工委推荐他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获得了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
头上的光环,并没有使李思鹏感到骄傲自满,他扎扎实实地倾情自己选择的事业,关注最前沿的农业技术,尊重自然,遵循市场规律,专注极致产品,致力于板栗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栗农增收。为此,2021年,他光荣地当选为怀柔区人大代表。
打造品牌
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是从父辈开始的,父亲的执着与坚持深深地影响了李思鹏。早期,老栗树合作社只是做初级农产品的贸易流通,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也不强,风险大,很难盈利。传承与守护在李思鹏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他希望能够通过创新升级家乡的特色农业品牌。
老栗树的合作社是生产型组织形式,但站在品牌的角度,要想打破传统的产销模式,以全产业链的角度,还需要一个完整健康的市场、运营和研发体系。于是李思鹏成立了老栗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那是在2017年。
公司建立之初也经历了一番摸索。比如要去了解板栗的特性、合作社的生产种植,乃至本地历史文化等。那时候,李思鹏常和本地的栗农聊天,在外人看来,他大概就是个好奇的游客。
近三年,公司真正进入快车道,目前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三四千万,毛利率约30%左右。相较从前老栗树合作社的旧模式,如今已经扭亏为盈。
怀柔适宜板栗生长,但在从前,当地种植的栗树多达百个品种,质量标准不统一。李思鹏想找到一个适合本地种植习惯的品种,适应市场需求的长期定位方向,对于消费者而言,口感、香气、品相等多元优势尤为重要。但农产品的标准化很难,李思鹏决定先用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进行论证,先试先行。栗树的生长周期很漫长,原生树结果需要足足十年,即便以当下的改嫁换优技术,也至少要三年,今年是他们试验的第三年。
老栗树的发展也从最初的初级食品加工发展到了如今的即食栗仁、板栗果酱、板栗糕点等各类板栗产品的精深加工,分别围绕面向企业客户和个体消费者的不同产品需求进行系列定位,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了更好的挖掘与宣传怀柔板栗古栗树资源优势建设了老栗树明清栗园,进一步让消费者了解板栗的“昨天”,“今天”与“明天”。2022年栗园迎来了30个国家的大使和青年外交官,一颗小小的板栗再一次成为对外国际交往的名片,进一步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到中国的乡村产业,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的新举措。借助电商平台,通过提高效率将“怀柔板栗”品牌进行大量曝光及“线上”销售转换,区分与其他产地栗子的差异化,围绕客户痛点进行地标品牌优势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怀柔板栗品牌的软实力。
李思鹏说“:总结我这几年来的成长,与党对乡村人才的关心关爱是分不开的,我在产品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奖励、专家指导等多方面得到了大力扶持。作为人大代表,我将努力发挥作用。自己年轻,深知还有很多不足,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己,希望用我的所学所思为家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产业带动
李思鹏专注于板栗产业发展,抓住核心,不断创新,成功转型,塑造了产业化品牌,推动了板栗产业链的延伸、产业范围的扩展,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起到很好的示范性作用,成为促进乡村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引领者,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老百姓的板栗之所以卖不上价格,是因为不知道要卖给谁,缺乏标准化,老栗树先试先行与830户栗农签订《板栗保护价购销合同》覆盖主导产业重点镇乡,不仅稳定了产品质量、明确了标准,每年带动农民额外增收至少20%以上。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农技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农户技术培训,针对种植、植保、采果等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并为农户提供统一施肥、统一除草除虫、统一浇灌修剪、统一采摘的种植服务,进一步推动本地板栗种植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李思鹏特别关注前沿农业技术。去年,他们和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共同打造了中国首个依托于板栗种植的垂直数据库,土肥水监控、预警病虫害全溯源,把栗农的经验转化为生产现代化的数据,为未来谁来种板栗,如何种板栗奠定了基础。
在去年底召开的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思鹏在讨论发言中说:“传统农业发展是我的关注点。怀柔板栗一直享誉海内外,目前,怀柔板栗种植面积共约22万亩,2020年产量达8511吨,是怀柔西部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因种植及管护水平参差不齐、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板栗产业面临果品产量、质量下降,板栗内腐病和黄化皱缩病严重,板栗附加值低的困境,怀柔板栗美誉度逐年减弱。希望区委、区政府能够设立板栗科研专题,并协调专门的资源、政策、资金,攻关解决病虫害问题,支持板栗品种优化、质量提升,推动怀柔板栗重新焕发生机。”他的发言,体现了他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关注与思考。
李思鹏的创业团队基本都是90后青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怀柔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在老栗树团队心中,未来的目标是继续深耕怀柔板栗产业,打造北京板栗第一品牌!
李思鹏是一位年轻的人大代表,也是一个潜心扎根农村创业的“新农人”。
(本刊)
30个国家的大使和青年外交官参观板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