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人大》数字报
头道梁滦昌怀联合县 — —怀柔第一个县级政权机构
怀柔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 —中共滦昌怀县工作委员会创建于 1938年7月,地点在今雁栖镇头道梁村。这里位居长城以北,山高林密,适合开展敌后武装斗争。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8年4月14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电令120师宋时轮、115师邓华两支队,组成第四纵队,深入热南、察东、冀北开辟新的根据地。
1938年6月8日,四纵队从平西斋堂出发,分两路向东挺进,分别攻克昌平、十三陵、黄花城据点;过平绥路、八达岭,攻打永宁、四海。10日夜晚在铁矿峪、洞台、兴隆城、南冶、沙峪一带汇合。6月11日清晨,邓支队在沙峪村沙峪战斗之后,四纵队东进途中,又先后打下了八道河、琉璃庙、汤河口等敌伪据点。为了扼守怀柔地区这条连接平西与冀东的交通要道,大队长邓典龙,教导员钟辉琨率领的四纵挺进大队和由四纵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的36大队,骑兵大队一起,以秋场、头道梁、大地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宣传抗日,建立政权,组织救国会。1938年7月初在头道梁村创建了滦昌怀联合县,组建了中共滦昌怀县工作委员会(县委),隶属河北省委。四纵队民运科副科长刘国梁任工委书记,民运科科员张书砚任县长。这是怀柔第一个中共县级党组织领导机构,也是整个平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县级党组织和县级抗日政权组织。
滦昌怀联合县建立后,组织了怀柔地区第一支县级地方武装 — —滦昌怀游击队。游击队在拔除敌伪据点,打击敌人,保卫县政权,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快发展到70多人。挺进大队、三十六大队、骑兵大队抽出4个步兵连,组成工作队,分散开辟地区。刘国梁在黄花镇、九渡河、黑山寨、大庄科一带;王季龙在四海一带;钟辉琨在怀柔、密云地区;詹大南在大水峪、河防口周围,相继建立抗日组织。伍晋南、张书砚首先以头道梁为中心,组织了区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头道梁村救国会;伍晋南等在长园、甘涧峪一带建立长园抗日救国会;挺进大队政委李布德在辛营、慕田峪等村建立区救国会;刘国梁在黄花镇建立救国会,积极发展会员,放手发动群众,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滦昌怀联合县的建立,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他们妄图摧毁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东北的伪满洲国、南面的伪华北自治政府、西北的伪蒙疆自治政府驻怀柔、昌平、延庆之敌对联合县县工委、县政府所在地进行了轮番扫荡。1938年7月分别进犯八亩地、河北、孙胡沟、黄坎、团泉、花木一带地区;向三渡河、辛营一带扫荡。
9月8日,伪满洲军集中6个团的兵力围攻滦昌怀联合县,面对严重形势,县工委、县政府工作人员,突破包围,转战东西,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顽强坚持。10月上旬,八路军四纵队和冀东抗联总队开始西撤,滦昌怀县工委、县政府工作人员也随西撤部队从八道河、西栅子一带撤回平西,滦昌怀联合县的工作暂时停止。
滦昌怀联合县工委,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了三个月的斗争。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意义和影响非常大,它揭开了怀柔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页,传播了抗日救国的新思想,培养训练了一批抗日骨干力量。这些革命火种,为怀柔大规模的群众抗日运动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在怀柔的建立、成长、壮大奠定了肇始之基。
(根据有关党史资料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