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这样说
2020-05-15图为会议现场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制定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于4月28日起正式施行。
为了推动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强化措施、攻坚突破,保障两个《条例》在全区的贯彻实施、落地见效,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在以上两个《条例》实施之初就听取区人民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为做好区人大常委会听取报告的相关准备工作,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自今年4月份开始,采取问卷调查、代表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广泛收集了各方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调研中,各位代表分别走访了辖区内企业、商户,了解经营者对我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并询问他们的意见建议。结合调研走访和自身对营商环境的体会,代表们就全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李学登代表:良好的政务环境是基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我区功能定位,实现政策聚焦,全力打造怀柔模式、怀柔特色;要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引导企业和群众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推动共建体系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石浩文代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切实摸清企业的真实需求,制定精准的惠企政策,进一步简化审批,提高政策透明度,增强企业获得感。监管执法部门要及时公布检查计划、检查清单,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避免频繁检查、为了处罚而检查的现象。
常翠英代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化“放管服”要求,强化公职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业务素质,切实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提高办事效率和便捷度。
沈锋代表:目前,辖区内的个体工商从业者普遍对今年的经商前景感到担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狭窄,除了亲戚朋友之间的拆借,另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贷款。走访中能够普遍感受到个体工商从业者对贷款的渴望和忧虑,渴望来源于发展的需要,忧虑来自于获得贷款的难度。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深度嵌入民生的小超市、小饭店、小菜店等“七小”类门店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大多是租赁店面、经营成本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商业贷款的难度可想而知。他们面临的困局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建议,对区内“七小”类门店开展摸排梳理,切实解决他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保障问题。
曹宇坤代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行政法规、100%的行政规章需要政府实施,所以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法治政府建设至关重要。去年,我区进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对标对表100项指标,尚有不小差距。因此,建议政府各职能部门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综合发力,全力优化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赵龙梅代表: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化涉企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让企业办事更便捷、做事更顺心,同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加大网上办理事项的宣传,让企业熟悉并掌握网上办理事项流程,提高企业对网上办理的认知度,让信息多跑腿,企业少跑腿;要提高检查的透明度和精准度,提高检查效率,最好先行下发检查指导意见,企业参照有关检查指导意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先行整改,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相应整改意见,使企业尽快达到标准。
周颖代表:怀柔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有目共睹,我日常工作和政务服务、税务接触比较多,最大的感受就是,近年来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无论是便利性,还是服务模式和创新工作方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点建议,要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以适应怀柔发展的新要求。
在调研走访中,部分企业和行业协会会长们也向代表们直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于全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礼敏: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规划体系建设,明示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公开,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怀柔区民营企业协会会长任德泉: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由“应为企业”服务向“要为企业”服务转变,发挥好主导作用,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融资、用工、办事、政策落实等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怀柔区商业联合会会长李晓东:目前,企业在经营中有时依然会遇到办照难、融资落实难、政策难落实等问题,希望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采用应收账款抵押、商铺经营权、合同抵押、仓单、知识产权等手段进行融资;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给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要切实摸清底数,结合实际,出台有地方特点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